English

引黄工程“带病”服役令人忧

1998-09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

宁夏的引黄灌区,被人称为“塞上江南”。然而,近年来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越来越突出:40%的渠道、60%的建筑老化损毁严重,险工险段不断增加,大量机泵超期服役——

作为黄河上游第一个大型灌区,宁夏引黄灌区以宁夏1/4的耕地生产出了宁夏3/4的粮食。灌区工业产值占宁夏工业总产值的87%,农业则占到97%!

没有黄河灌溉,就没有“塞上明珠”,就没有宁夏的今天,黄河滋养了一代代宁夏人。然而,许多人未必知道,宁夏引黄工程一直在带病带伤超负荷运行,目前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!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,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解放初期灌溉面积才有192万亩。40多年来,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对老灌区进行改造和扩建,并修了一批扬水工程,将灌区面积扩大到600多万亩。但这些骨干工程多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改造的,先天不足。限于当时条件,工程标准普遍偏低,经过三四十年运行,工程老化失修已十分严重,灌区内骨干渠、沟险工险段已达到总长度的一半以上,有三分之二的重要水利建筑物带病带险维持运行,有一半以上的沟道淤积堵塞,排水不畅。部分大中型扬水工程运行已达20年,机泵超期服役,设备老化,构成事故隐患。记者到宁夏最大扬水工程固海扬水工程采访时,管理处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了深深的忧虑,固海扬水工程去年就有两台机组因主轴断裂造成停机,影响了正常灌溉。

宁夏引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,已给灌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。它不仅不利于工程安全运行,而且使灌区供水能力下降,加剧上游下游用水矛盾,一些地区因不能适时适量灌溉,造成农作物减产。1997年春灌时,有20万亩位于下游地区的小麦因推迟20天灌溉而减产。宁夏灌区的光、热、水、土资源丰富。目前灌区内可开发利用的荒地有400万亩、中低产田有200万亩,由于供水、排水问题而未能得到开发、利用。有关负责同志认为:如果不尽快解决工程老化失修问题,灌区的潜力就无法开发,资源优势就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。

造成宁夏引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宁夏地方财力薄弱,维修改造资金没有可靠的来源。而水费偏低,使水利管理部门严重亏损,更无法挤出资金用于引水工程的改造维修。许多渠道管理处便多方筹措资金,用于病险工程的维修改造,有时还不得不向银行贷款,近几年每年都向银行贷款500多万元,支付额外利息。

再也不能让引黄工程带病带伤服役了!改造更新老化工程已迫在眉睫!这是宁夏一些水利工作者的强烈呼声。他们希望有关部门早下决心早动手,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性扶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